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初级农产品价格问题高官会议日前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闭幕,与会各国及机构代表就如何避免市场初级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但在如何稳定粮食价格等关键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
去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粮食供求失衡加剧,加之投机炒作和贸易壁垒等因素,粮食价格不断上涨。据粮农组织统计,今年1月,粮食价格指数达到1990年以来高水平。4月份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232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6%,其中谷物价格指数同比增加了71%,创历史新高。面对不断攀升的粮食价格,要求社会联手干预粮价的呼声日渐高涨。
立场差异明显
在不断攀升的粮价面前,各国立场有着显著差异,联手干预粮价的提议在会上引发重大争议。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是粮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反对干预粮价;欧盟致力于稳定居民食品价格水平,因此对高粮价颇有微词。希望对粮价进行干预的还是需要进口粮食的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粮价上涨对其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导致贫困人口数量激增,甚至造成政治和社会动荡。
面对社会要求联手抑制粮价的呼声,阿根廷决定与澳大利亚、南非和巴西等世界主要初级产品出口国组成四国集团,共同协调产业政策,在稳定初级产品价格基础上扩大出口。四国集团认为,社会直接干预粮价,将会造成粮价扭曲,打击农业生产国积极性,进而恶化粮食供应。农业国扩大投资和生产,才能从根本上稳住粮价,粮食。
阿根廷经济部长阿马多?布杜表示,目前世界经济呈整体回暖趋势,各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消费需求将保持增长。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应加强政策协调,建立相应机制,鼓励扩大原材料生产和供应,通过扩大供给来稳定初级产品价格。作为世界主要初级产品出口国,四国集团建立有效的磋商和合作机制将对稳定初级产品价格发挥重要作用。
反对干预有因
有分析认为,巴西和阿根廷等国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粮食出口收入为其扩大公共投资提供了必要保障。如果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下跌,将对公共财政收入造成冲击,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稳定,这也是这些国家坚决反对社会干预粮价的主要原因。
随着粮价持续上涨,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产地的南美地区受益匪浅,地区经济也稳步增长。巴西等一些南美国家认为,过去30年粮食价格偏低,使得粮食生产和出口国蒙受损失,但发达国家从未提议要通过集体干预行动使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抓住商机 立刻联系
马上留言 共同发展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