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基本都能自给自足,对外依存度较低,库存充裕,供应有保障。干旱对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夏粮影响不大,旱情对农业的减产预期主要体现在水稻上,只要抗旱措施得力,水稻生产仍有回旋余地。
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粮价大幅上涨可能不大
去年以来,受恶劣气候、投机资金炒作、生物燃料争夺粮食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价格呈现不断攀升态势,据粮农组织统计,今年1月,粮食价格指数达到1990年以来高水平。4月份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232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6%,其中谷物价格指数同比增加了71%,创历史新高。
对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此轮粮价上涨尽管会给国内市场带来的输入性压力,但并不会改变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国内粮价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除大豆外,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基本都能自给自足,粮食对外依存度较低。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产需基本保持平衡,进出口贸易量很小,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直接冲击具有可控性,影响相对有限。
其次,目前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库存充裕,如小麦库存消费比在50%以上,远远高于公认的17%—18%线水平,供应有保障。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的方针不动摇,特别是近几年,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下,我国粮食连续7年丰收,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的物质基础。
另外,近年来,国家先后实行了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储备轮换、进出口调节等政策措施,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粮价难以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
近期旱区降雨有效增加了土壤墒情,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受降水明显偏少影响,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旱情严重,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这让民众对于因旱导致粮价上涨忧心忡忡,部分炒家更是大肆渲染,增加紧张气氛。
抓住商机 立刻联系
马上留言 共同发展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