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遭遇冬春连旱的特大旱情,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但目前夏粮收购进度偏慢。记者近期在小麦主产区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调研了解到,丰收之后尽管粮食收购价高于国家制定的低收购价,但农民种粮成本较高,粮价仍不足以平衡成本,农民惜售心理强烈;与此同时,由于当前国家没有启动托市收购,粮食收储企业收购积极性不高。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能收购大量粮食进入国有粮库,将影响到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粮价进一步上涨的风险加大。
一、夏粮喜获丰收,市场收购冷清
淮北市是安徽省小麦主产区,今年该市克服60年一遇的严重气象旱灾,小麦生产实现“八连丰”,全市小麦总产达110余万吨。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小麦丰收后的收购却“遇冷”。淮北市粮食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淮北市小麦商品量约占总量的60%,即66万吨。截至7月31日,包括中储粮、国有粮食企业和社会加工企业在内的各类主体共收购小麦31。5万吨,仅占小麦商品量的不足50%。
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是当地有名的小麦主产区,也是粮食加工企业聚集区。往年收购季节来到这里,企业和小贩的收购招牌林立,不少加工企业门前排着长长的售粮车队。但今年,这样的景象再难觅得。在百善镇中心粮站,偌大的粮站空空荡荡,没有一辆卖粮车。百善镇中心粮站站长陈华告诉记者,由于托市收购没有启动,加上农民惜售,目前该粮站只收了2000吨的商品粮,“现在收购已经停了”。
在百善镇鲁王面粉有限公司,记者碰到前来售粮的经纪人周平,说起今年的小麦收购情况,他一个劲摇头“不好收,不好卖。”他说,去年他一天能收一车的小麦,但今年两天能收到一车就不错了。而且除了大的加工企业,很多企业也不怎么收粮了。百善镇鲁王面粉有限公司负责人樊纯东告诉记者,往年该公司一天高的收购量达300多万斤,但今年高收购量只有150多万斤。“这几天过去了收购高峰,每天收购量仅30万—50万斤,开工率明显不足。”樊纯东说,现在很多加工企业都在观望,用一点加工一点,不再像去年那样,积极入市收购。
抓住商机 立刻联系
马上留言 共同发展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