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两个月的市场冷清之后,小麦收购或将因政策调整焕发生机。
本报获悉,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总行、中储粮总公司等组成的夏粮收购调研组,刚刚结束在山东、河北等小麦主产区的调研,目前正在酝酿推出新的小麦收购政策,以打破小麦托市收购难以启动的僵局,而新政为关键的内容可能是小幅提高小麦收购价。
来自中储粮的管理人士称,在当前小麦价格普遍高于国家规定低收购价的情境下,相关决策部门或将在近期推出小麦临储收购政策,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小麦主产省执行收购。
今年国有粮企小麦收购量的大幅度缩减与粮农对小麦的超常惜售,引起了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方面的高度重视,而如果提高小麦收购价则意味着中央财政将要负担更多,甚至有可能推高市场粮价,不利于控制通胀。
据粮食协会人士透露,目前中央财政对粮食收储每年的资金投入约在1200亿至1300亿元。
小麦收储遭冷清
我国于2006年开始实施小麦托市收购政策,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从5月20日公布小麦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到现在——距离预案执行截止时间9月30日只有一个多月,小麦托市收购仍未启动。
有关人士告诉本报,6月初至7月上旬,在河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的市场收购价大约是1.08元/斤-1.10元/斤,高出低收购价0.13元/斤~0.15元/斤,因此启动托市收购的条件仍不具备。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小麦主产省的夏粮收购市场显得异常冷清。本报了解到,在多部委组成的夏粮收购调研组行动之前,国家粮食局方面已经在7月上旬结束调研。
根据国家粮食局统计的数据,截至7月5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10个小麦主产省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1年新产小麦1038.5万吨,不及去年同期收购量2757.9万吨的一半。
小麦托市政策推出之后,由于市场价远高于低收购价导致托市收购难以启动,只是今年夏季小麦收购市场冷清的一个原因,本报从接近调研组的人士处获知,企业慎购和粮农惜售这两个原因也在深入地影响小麦收购格局。
据了解,由于官方认定去年小麦托市政策实施初始,小麦出现大幅度上涨甚至超过低收购价的主因是由于中储粮、中粮和华粮等政策执行主体所致,因此按照今年政策规定,收购主体中储粮,去年曾参与收购的中粮、华粮被排除在外。
抓住商机 立刻联系
马上留言 共同发展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